後疫情時代觀眾變了!OTT、短影音當道,製作公司如何抓住新趨勢?
2025-07-15

全球影視產業受到 COVID-19 疫情爆發後的極大衝擊,觀眾觀看行為、需求以及對內容的偏好發生了顯著變化,儘管全球疫情逐步得以控制,這些變化也對影視製作環境產生了重要影響。以 2023 年的電影《周處除三害》、《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來舉例,作品除了精良的製作品質外,也是近年兼具娛樂性與話題的作品,在全球創下票房佳績。本文將淺談後疫情時代觀眾需求和偏好的新趨勢,並探討這些趨勢對影視製作環境所帶來的變化,以及製作公司可能的應對之道。

延伸閱讀:驚悚也能賣座:本土恐怖電影走向國際市場的創新與機遇!

後疫情時代觀眾變了!OTT、短影音當道,製作公司如何抓住新趨勢?  

一、後疫情時代觀眾需求與偏好的新趨勢

1. 觀看時間的增長

根據 Nielsen 的數據,疫情期間全球觀眾的媒體觀看時間增長了近 30%。這一趨勢在後疫情時代仍未回落,觀眾每天的媒體消費時間保持高位,尤其是在影視劇集、電影以及網路直播等內容的觀看上。

2. 觀眾對內容題材和形式多樣化的需求增加

在疫情期間,許多觀眾尋求輕鬆娛樂來減壓,導致輕鬆劇集、喜劇、動畫等內容需求激增。隨著社會焦慮與生活模式改變,觀眾對具有深度與反思性的內容關注增加。根據 PwC 報告,超過 60% 的觀眾認為內容的質量與情感深度將成為未來選擇影視作品的主要標準,以 2023 年的電影《周處除三害》、《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來舉例,作品除了精良的製作品質以外,也是近年來兼具娛樂性與話題的作品,更展現了類型的多元與創意度,在全球收穫了不俗的票房佳績。

3. 互動性與社群的崛起
在後疫情時代,互動性和社群文化成為觀眾行為中的一個顯著特徵。觀眾不再只是被動的內容接收者,而是更積極參與到娛樂過程中。特別是透過社交媒體、直播平台及評論區,觀眾可以與內容創作者及其他觀眾進行即時互動。這一變革的影響,也可以在後端的行銷宣傳中得到充分應用,透過社群互動來創造話題並提升曝光度。例如,直播活動、幕後花絮或演員的線上互動,能讓粉絲感受到更多的專屬體驗,激發觀眾的參與感,從而促進口碑傳播與觀眾基礎的擴展。這種互動式的行銷方式不僅能吸引新觀眾,還能強化舊有粉絲的黏著度,促進影劇內容的長期討論和關注。

二、影視製作環境的變化與挑戰

1. 數位化製作技術的加速普及

後疫情時代,影視製作技術的數位化轉型已經成為業界的重要趨勢。疫情期間,遠程拍攝、虛擬拍攝技術的應用,使得影視製作能夠在有限的條件下繼續進行。根據Forbes(富比士)的報告,超過 70% 的影視製作公司在疫情期間加速了數位化技術的投入。虛擬製作技術利用高科技手段如 LED 牆等,模擬拍攝環境,並在遠程協作中實現即時編輯和處理,無需在現場進行大規模的拍攝場景搭建,節省了時間和成本

2. 製作成本和效率的挑戰

隨著觀眾需求的不斷升級,影視作品對製作質量和創新性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應對這些挑戰,製作公司需要進行有效的成本管理。根據PwC 的調查,超過 50% 的製作公司表示,他們在後疫情時代的製作預算大幅提高,並且面臨著更高的成本壓力。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製作公司需要提高製作效率,精打細算每一筆成本。數位化技術的應用以及虛擬製作技術的發展,使得製作過程中的資源浪費減少,拍攝場景和設備的投入得以縮減,從而提高了整體生產力。歷經疫情期間的擾亂,這也促使影視製作公司認知到,未來的製作流程需要具備更高的靈活性和彈性,加強風險管理,預設備用計劃等,並在可能的情況下進行跨地域的遠程合作。這樣,不僅能降低生產過程中的風險,還能提高製作過程中的應變能力。


[banner=2293]

三、製作公司如何應對觀眾需求變化

1. 加強內容創新與多樣化

面對觀眾需求的多樣化和情感化,製作公司應該加強內容的創新,並且更加關注社會性和情感深度。除了傳統的娛樂性內容,應當拓展新的題材,涵蓋更多社會話題,並深入探討情感連結與人性深度,製作公司可以引入跨文化合作,開發針對不同地區和文化背景的多元化內容,從而擴大其市場份額。

2. 提升數位化製作技術

製作公司應加大對先進數位技術的投資,並探索虛擬拍攝、遠程協作、雲端平台等技術的應用,提升製作效率,縮短拍攝周期,降低成本。數位化技術不僅可以提高拍攝過程中的安全性,還能在後期製作中提供更多的創作空間和效果,增加作品的視覺吸引力。透過數位化技術的運用,也可以更靈活的進行時間管理和跨地域協作,並設立應急預案,確保在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製作流程能夠迅速調整,以保持項目的順利進行。同時隨著技術的成熟,這些技術將成為影視製作的常規工具,提高了製作過程的靈活性和效率,也能更有效的控管製作成本。

後疫情時代的觀眾行為變遷對娛樂產業提出了新的挑戰與機遇。觀眾的需求和偏好更加多元化,觀看平台的選擇不再局限於傳統的電視和影院,互動性與社群文化的崛起也對內容創作提出了新要求,影視產業面臨著觀眾需求升級和製作環境變化的雙重挑戰。製作公司應該保持靈活應變的能力,深入了解觀眾需求,不斷創新與適應,才能在後疫情時代的娛樂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作者介紹】

陳宜旻(Benson),現任網銀國際影視總經理,深耕影視產業多年,精於市場洞察與優質劇本開發,曾參與《宿》、《刺客》、《周處除三害》、《華燈初上》及《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等多部知名作品的投資與製作。從發行經典IP《加菲貓:農場大冒險》、日本名導三池崇史執導龜梨和也主演的《怪物樵夫》、玄彬主演 2025 年度鉅片《哈爾濱》,皆成功邀請兩大日韓巨星來台造勢宣傳;積極展開電影發行事業的同時,也陸續引進國際級演唱會,秉持從内容到通路,提供觀眾最多面向的娛樂體驗,被喻為網銀泛娛樂獨角獸誕生之路的關鍵推手。

(此篇內容由徐瑋璐共同編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