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科技進入爆發期,根據市場研究顯示,2025 年全球 AI 產業規模將達 2,000 億美元(約新台幣 60 兆元),年增長率超過 35%。台灣憑藉半導體優勢,有望在此波 AI 浪潮中占據關鍵地位,台積電、聯發科等科技巨頭已積極布局相關領域。
「人工智慧(AI)」技術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浪潮。隨著 ChatGPT 等生成式 AI 工具的普及應用,2025 年被眾多專家視為 AI 市場真正的爆發元年。根據國際研究機構 Gartner 最新報告指出,全球 AI 相關投資將在今年突破 2,000 億美元(約新台幣 60 兆元)大關,年增長率達 35%以上,遠高於整體科技產業平均成長速度。 台灣在這波 AI 浪潮中擁有獨特優勢。作為全球半導體製造重鎮,台灣掌握了 AI 發展的核心技術基礎。台積電已成為全球 AI 晶片主要代工廠商,負責生產「輝達(NVIDIA)」、AMD 等大廠設計的 AI 加速器。
此外,聯發科、瑞昱等 IC 設計公司也積極投入 AI 晶片開發,鴻海則加速布局 AI 伺服器與邊緣運算裝置。 專家指出,台灣科技業應把握三大關鍵機會:首先,強化先進製程技術研發,鞏固在高階 AI 晶片製造的領先地位;其次,加速 AI 軟硬體整合能力,提升系統級解決方案競爭力;第三,結合台灣製造優勢與 AI 技術,推動智慧工廠升級,打造高度自動化生產線。政府方面,科技部已宣布投入 500 億元預算,支持 AI 產業發展,包括人才培育、研發補助與國際合作計畫。
產業分析師認為,台灣若能善用製造優勢,同時加強 AI 人才培育與應用場景開發,將有機會在全球 AI 供應鏈中扮演更加關鍵的角色,而非僅限於硬體製造環節。 面對全球 AI 競爭加劇,台灣企業需加速轉型升級,強化軟硬整合能力,並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唯有如此,才能在這波席捲全球的 AI 革命中,確保台灣科技業的長期競爭優勢。延伸閱讀:OpenAI 放棄轉型營利公司!背後原因&影響完整懶人包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