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風靡一時的日本連鎖居酒屋「養老乃瀧」,於 1980 年代進軍台灣市場後迅速擴張,最高峰曾擁有 70 家分店,月營收高達 2 億 5 千萬元,成為不少台灣人初次接觸日本居酒屋文化的記憶起點。從串燒、關東煮到各式日式小菜,「養老乃瀧」見證了台灣餐飲文化的多元發展。然而進入 2000 年後,隨著市場競爭加劇與經營策略調整,這個日式餐飲帝國悄然退出台灣市場,留下的除了美食回憶,更有一份無可取代的懷舊感。
延伸閱讀:台北藍記麻辣鍋突然宣布歇業!嚴格店規曾惹毛陳喬恩引熱議!
「養老乃瀧」曾是台灣日式料理的重要記憶。1980 年代進軍台灣後迅速拓展,1996 年全台分店達 70 家,單月營業額更突破 2.5 億元。不少 5、6、7 年級生在社群分享初次吃日料的經驗就是在這裡,對茶碗蒸、土瓶蒸、烤飯糰等招牌菜念念不忘,成為一道難以抹去的時代記憶。這家平價居酒屋不僅滿足味蕾,更代表那段日本飲食文化剛起步的黃金年代。
然而,風光一時的養老乃瀧為何最終黯然退場?主因之一是經營權頻繁轉移引發的加盟糾紛與官司,1998 年甚至爆出加盟金糾紛與工程預付款索賠等問題,導致品牌信任危機。加上 2000 年後日式料理市場百家爭鳴、競爭激烈,養老乃瀧逐步退出台灣,僅剩部分加盟店改名存續。即使已走入歷史,它依然是許多人心中難以取代的日式居酒屋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