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10 年前後,「極簡跑鞋」是市場唯一的語言。大家都在談赤足、輕量、零落差,彷彿鞋底越薄就越接近「真理」,唯獨有個品牌反其道而行,它把中底墊高、鞋身加厚,還誇張地滾出一個弧線。沒人相信這雙「像踩雲一樣」的鞋會有人穿上街,更別說用來比賽。結果,這雙鞋不但跑出了成績,還跑進了潮流圈,它就是來自法國的 HOKA。
HOKA 的故事聽起來像一場對「主流」的反叛,它讓「厚底」從被嫌笨重的代名詞,變成新世代鞋款的語言;讓專業跑者、戶外愛好者,甚至時尚玩家,都願意為那股「飛起來的感覺」買單。那麼,你知道一雙誕生於山徑的跑鞋,究竟怎麼一步步走進城市嗎?它又是如何在 Gorpcore 審美世代,成為一種潮流符號、殺出一條血路?
故事要從兩位在 Salomon 實驗室上班的工程師說起,白天,他們替越野跑者測試裝備;晚上,自己也穿著跑鞋在山徑間狂奔。他們是被速度與重力迷住的男人——Jean-Luc Diard 、Nicolas Mermoud。直到有一天,他們參加法屬留尼汪島的超級馬拉松(Grand Raid de la Réunion),那是一場長達 166 公里、連跑三天三夜的地獄越野賽道,在幾乎崩潰的下坡路段中,他們腦中閃過同一個念頭:「為什麼下坡一定要痛?」那一刻,問題變成了使命,並成就了革命。
2009 年 ,他們毅然辭去工作,決定設計一雙「能在下坡也能飛」的鞋,於是,HOKA ONE ONE 誕生了。這個名字取自「飛越大地」之意,對他們來說,這不只是品牌名稱,而是一場挑戰重力、重新定義行山鞋的行動。從山徑啟航的 HOKA,嚴格來說不是在做一雙跑鞋,更像在創造全新的跑步語言,當其他品牌還在比誰更「輕」、更「貼地」時,HOKA 反而選擇讓人「飛越重量」。這份對重力的反叛,成為日後「厚底革命」的起點,也預告了它將在未來十年掀起一場跑鞋文化的改寫。
當全世界都在追求「輕得像沒穿一樣」時,HOKA 偏不信邪,它沒有削減中底、也不講極簡,而是大膽加厚,在赤足風潮橫掃市場的年代,推出一雙看起來「不合理」的鞋。誇張的中底線條、浮誇弧形結構,看起來像踩著雲,卻能在越野路上穩得像怪獸,這雙鞋的中底高達 29mm,搭載輕量 EVA 材質與 Meta-Rocker 幾何設計,讓腳步不再靠用力推蹬,而是順勢滾動向前。當別人都在用鞋追風時,HOKA 走出自己的節奏,用鞋反重力證明了「逆潮而行」的顛覆之道。你說憑什麼?我說它不爆紅,誰爆紅?
隨著誇張厚底與緩震設計問世,HOKA 很快在越野圈引起討論,然而,兩位創辦人的野心不止於山徑,他們相信這雙能讓人「飛起來」的鞋,應該被更多跑者穿上,因此,當 2013 年,美國 Deckers Brands 決定收購 HOKA 時,品牌正式迎來全球化的轉折。隨著厚底文化從山路蔓延到街頭,HOKA 的身影出現在越來越多人的日常,為了讓更多人認識這份精神,品牌在 2021 年進行識別調整,將名稱「HOKA ONE ONE」簡化為更俐落的「HOKA」,這不是重新命名,而是順應品牌邁向國際的選擇,名字變短了,形象更簡潔,但「飛越極限」的精神依舊。
如果說 HOKA 的厚底革命是一場實驗,那麼「Mafate 系列」就是它的起點。誕生於留尼汪島的碎石與泥地之間,它是品牌為了挑戰重力、征服山徑而誕生的答案,Mafate 系列名稱與設計靈感來自 Mafate 峽谷以及位於法國東南部的山中小鎮霞慕尼(Chamonix),鞋身融入等高線紋路,取材自 UTMB 賽道地圖,在細節中致敬山徑跑者與賽道的連結,也讓鞋款本身成為一種對地形與自然的回應。從越野跑鞋的 Prototype,到能登上伸展台的潮流鞋款,Mafate 是 HOKA 的靈魂軌跡,記錄著從技術到文化的進化過程。
要理解 HOKA 為什麼能「飛越極限」,就得回到它的靈魂所在——「山徑」。2009 年,創辦人在那場越野賽後,設計出第一雙 Prototype 厚底越野鞋,讓跑者能在陡坡上「飛」而不是「摔」。之後的十年,這場厚底實驗不斷進化,隔年問世的 Mafate 1 從滑雪板與山地車汲取靈感,兼顧輕盈與反應性;Mafate 2、3、4 持續優化讓鞋型更貼地、更耐操;進入 Speed 2、 3、4 則導入專業外底與雙層中底,能在更長、更野的路上保持節奏;而最新的 Mafate X 與 Mafate 5 延伸出更高的回彈與穩定結構,讓人即使在超長程山徑中仍能保持「飛」的感覺。從 Prototype 到 Mafate 5,每一雙鞋都被汗水和碎石打磨過,每一代 Mafate,都是對極限的回答。
然而,故事沒有停在山裡。當「機能」逐漸被賦予潮流語言,Mafate 的 DNA 也被開始重塑出另一條支線。Mafate Speed 把厚底跑鞋帶進都市;Speed 2 與 MONCLER 的跨界款式,讓越野魂登上伸展台;接著 Mafate Three2 用誇張字樣、對比配色,讓年輕世代認鞋不認人;而 Speed 4 Lite x Satisfy 聯名版本則以半透明鞋面、極致輕量結構詮釋「極簡」混搭「機能」的完美平衡。從山徑靈魂到潮流混血,Mafate 系列通過越野符號,讓 HOKA 成為 Gorpcore 美學的代名詞,正如潮流圈的共識:能上山,也能進城,這才是新世代對機能的定義!
就像許多時代現象一樣,HOKA 的故事在文化裡蔓延。隨著健康意識的崛起、Athleisure Style(運動休閒風)的延燒,再加上社群影像文化的全面爆發,人們開始不只在意鞋能不能跑,更在意它能不能「代表生活」,機能成為一種新的美學語言,從戶外專用裝備,走進日常穿搭,就在這個轉折點上,HOKA 踩進了潮流的黃金交叉口。後來,這股趨勢有個名字——「Gorpcore」,它代表「把戶外機能穿上街」的生活態度,講究真實、實用、自然的自由感,更象徵年輕世代對「能動、能拍、能走遠」的審美追求。HOKA 天生就懂這個語言,厚底設計在鏡頭下極具辨識度,既滿足運動性能,也符合社群時代「拍出存在感」的需求,原本為越野而生的它,如今在潮人腳下變成一種時代符號。這就是 HOKA 的跨界魔力,從運動員到設計師、從巴黎時裝週到台北街頭,它的足跡無處不在。你要說這是一場精準的品牌行銷也行,但更準確的說法是,當機能變成一種態度,HOKA 早已是最潮的實用主義者。
從 Salomon 的實驗室到時尚伸展台,HOKA 用一雙厚底鞋打破既定印象,它讓跑者飛越山徑,也讓潮人走進街頭,同時也是來自對極限與風格的共同質問:厚底能不能更美?性能能不能更日常?在 Gorpcore 時代、在街頭、在鏡頭裡,在這個人人都想跑出自己的時代,HOKA 給出的答案很簡單:「Fly Human Fly」,不是逃離重力,而是學會和它一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