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捷運再次出手優化車廂空間!最近不少通勤族搭乘板南線時,驚訝發現車廂內的三人座椅突然消失,連同車廂中間的立柱也被拔除,讓許多乘客一度摸不著頭緒。北捷證實這是第 6 部「空間優化列車」正式上線,針對車廂內部進行 2 大改變,消息一出立刻引發熱烈討論,不少通勤族興奮表示「終於等到這一天!」、「門神們可以往內站了」。

北捷表示,這次優化列車主要進行 2 項重大調整。首先是在第 3 節車廂第 4 個車門、第 4 節車廂第 1 個車門之間,各拆除一處 3 人座椅,設立「親子友善區」,讓攜帶嬰兒車的家長有寬敞空間放置推車,同時方便其他旅客進出。民眾可以認明月台上的粉紅色貼紙標示,就能找到親子友善車廂。另一項改變則是拆除第 2 節至第 5 節車廂的中央立柱,這個設計參考韓國、新加坡等國外地鐵作法,不僅便利輪椅及嬰兒車旅客進出,更重要的是擴大站立空間,提升乘客向車廂內部移動的意願。車廂內還新增「請往車廂內部移動」、「下車等候區」等宣導指標,提醒民眾將車門前空間禮讓給準備下車的旅客。目前板南線總計有 6 部優化列車,在平日上午尖峰時段 8 時至 8 時 30 分通過亞東醫院至龍山寺站區段,有效提升運能、加速疏運人潮。

這項改變獲得多數通勤族熱烈支持,網友紛紛留言「中間柱子真的不需要!尖峰時段一堆人上車就黏在那裡當門神」、「希望之後能在人潮最多的板南線全面推廣」、「門神會拉長停靠時間,甚至造成後車臨時停車,拆掉立柱真的是德政」。不過也有部分民眾提出建議,認為「門口標示禁止站立好像比較有用」、「要開罰才有意義,站在該區卻到站未下車就可以開罰」、「對眼睛黏在手機上的門神無效」。北捷強調,空間優化列車投入營運具備動線順暢、空間優化、功能多元、引導明確以及運能提升等五大特色。北捷呼籲民眾在尖峰時段上車時,盡量往車廂內部移動,共創美好搭車環境。未來將持續蒐集旅客意見,納入後續試辦評估參考,讓捷運服務更加貼近民眾需求。
